找到相关内容712篇,用时7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导读

    文学形式   第一次结集的经律之内容,古来异说甚多,《》就有五部结集或四种阿结集之说,恐怕当时未必就有长、、杂(相应)、增、小(五部)之顺序,或者、长、杂、增之次序。实际上结集只是《...佛陀的言教,并进行会诵,也是一种结集。特别是对于在远方之地,例如西方的比丘们来说,这种集会想必是极为必要的。如在《长·众集经》,舍利弗说尼犍子的分裂后说:“汝等宜集法,以防诤讼,使梵行久立,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善种论

    仅仅是比喻而已,在《佛及弟子们常说:“智者以譬喻而得解义”。应知事事物物都是相互摄,相互“全息”的,从一事物即可看出三千大千世界。也正因此,在我们这个世界,比喻的现象无所不在,从古及...威力,等等。而相应于般若者不如是说。如果不作究竟意义上的界定,毋宁说福报来自于善,善才是福报的种子,而以上种种只是促使种子发芽的外部条件。 相应于般若者,他能得到这样一种能力,即从一事一物见...

    释圣虚

    |福报|般若起用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941403994.html
  • 父转为子母为妻 怨仇众生转为亲

    又转为你的妻子。这种轮转的戏剧,愚人不知,只有道人看得清楚。”   佛陀显现威神,让婆罗门看见自己的宿命之后,婆罗门便忏悔受戒。佛为他说法后,他就证了初果。   在《也曾说:都提的父亲...变成母亲,亲人变成敌人。所以,生死当中根本没有固定不变的关系。   下面以二则公案说明。   《法句喻经》说:当年,舍卫国有一婆罗门很富裕,但性格悭贪,每次吃饭时,都要关紧大门。有一天,他家煮鸡吃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

    |轮回|解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8440714094.html
  • 论集句

    好桥梁,  河津渡人民,并作好房舍。   彼人日夜,  恒当受其福。  戒定以成就,  此人必升天。”  ——《增一》卷三五《邪聚品》  ·云何人心?谓思念利他。   ——《大日经·住心品》 ...,难道牲畜不也是这样?!   ——《萨迦格言》  ·佛亲为那律裁三衣,诸比丘同时缝合而成。   ——《》  ·世尊即扶病比丘尼起,拭身不净,拭己洗之,以泥浆涂洒,极令清净,与日俱增敷新草,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339530.html
  • 房山石经与《随函录》《契丹藏》《开元录》的关系之探讨(下)

    辽藏残卷相对应之版次,则每面25行至28行不等(此处及以下所指行数均单指经文而言,不包括版头之名及版尾之施主姓名等所占行数)。  此外就是丹本与石经的经文几乎完全相同的《》第36卷,也存在着因...炬陀罗尼经》、《大方便佛报恩》、《》、《阿毗达磨发智论》、《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》各一卷。这五卷除了版行、字数一致外,还有如下之共同点,即版头均标注有名(名字数多者,则改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2849374.html
  • 清高淡雅的释慧持——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

    极其热心。当时西域沙门僧伽提婆②在建康重译《》,王珣请慧持审定译文。其后不久,慧持又回到庐山。豫章(今江西南昌)太守范宁请他讲《法华经》和《阿毗昙心论》等,远道而来听讲者极众。由此可见慧持在...领兵攻取襄阳,道安被守将朱序所执,不得脱身,乃将自己领导的僧团遣散。这时慧持与其兄慧远一起离开襄阳到荆州,后又到江西庐山定居。庐山的东林寺,由慧远主持,但是慧持在寺僧也受到推重。  慧持有姑母为...

    方 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5552331.html
  • 佛陀与阿罗汉的差别

    解脱之间无任何差别。”(M.90. Kannakatthalasuttam;Vol. II p.129)《145》《瞿默目犍连》记载佛陀般涅槃后不久,做田人瞿默目揵连问阿难说:“如来解脱及...一位阿罗汉弟子与他同等的。  佛陀的声闻弟子阿罗汉,既然与佛陀是同一涅槃解脱境界,那么当生必然是与佛陀同样是“最后生、最后有、最后身、最后形得、最后我”(《》68)当色身灭度之后,不再在三界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3453120.html
  • 倡导佛教十善 促进社会和谐

    净化。  二、十善在佛教的重要地位  就原始佛教的原义而言,十善业是世间善行的总称,是死后不堕恶趣,往生天道的条件。如《杂阿》卷三十七讲到:“十善业迹因缘故,身坏命终得生天上。”又,《》...善道则摄一切戒。”由此,十善摄一切戒,是规范我们思想、语言和行为的总则。  大乘佛教还把十善视为出世间善行的基础,如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五所载:“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。又此上品十善业道,以智慧修习…...

    学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463363.html
  •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

    及“苦”  第四节 “因缘和合”和基本元素论:“蕴、处、界”  第五节 佛教的宗教观和价值观:“业报”与“涅槃”  第六节 通向涅槃之路:修道与道果  第七节 结语  第二章 论《》——早期经典汇编  第一节 《》总论  第二节 《杂阿》的法相释义和基本教理  第三节 《的诸弟子和佛教走向社会  第四节 《增一》佛教内外发展的历史图景  第五节 《长》关于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1269280.html
  • 莲花与佛教的因缘观——宣化上人

    》载,阿弥陀佛及观音、势至二菩萨等,皆坐于宝莲华上;众生临终时,彼佛等持莲台来迎九品往生之人。莲华也是用来供养佛菩萨的常见供物。 莲华出污泥而不染,清净微妙,因此经论以莲花譬喻诸佛妙法等,《...总结出其色可目、其香可鼻、其味可口的“三可之妙”,所谓“无一时一刻,不适耳目之观,无一物一丝,不备家常之用”。《群芳谱·荷花》曰:“花生池泽最秀,凡物先华而后实,独此华实齐生,而节疏通,万窍玲珑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876332.html